顯示具有 書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書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綠角的基金8堂課讀後感


我一直有在看綠角的部落格
他是一個外科醫師
而他的部落格卻以財經為主軸
講到投資
似乎每個人都有他的一套
而這本書綠角想告訴讀者的,其實就是他一直在部落格中提到的觀念
(所以看完了有點後悔…因為好像大部分東西都知道了)

在一開始的序就提到
“投資如開車,安全放第一”
對於投資,一般只會想到可能賺多少
但是很少人會想到,”可能賠多少”
銀行或是其他的金融業者並不會對這點多加著墨
可是,風險它依舊存在!

第一堂課 賺錢,從了解風險開始
綠角希望讀者了解到,在擬定任何策略之前
一定要先評估風險的可能性
在高報酬的背後,往往伴隨著就是高風險
對於風險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第二堂課 不要冒沒有必要的風險
“高報酬總伴隨著高風險”
但是,高風險並不一定伴隨著高報酬
相對於分散投資,就是集中投資
如果可以選到一隻明牌,短時間內資金可以翻倍在翻倍
真好!
但是集中投資的風險大,卻無法帶來較高的獲利
(書中有舉例)
所以綠角認為
分散投資(如:購買etf)是較好的方法

第三堂課 小心!解藥可能比疾病更糟
為了一些沒有時間鑽研市場的人
所以有種東西叫共同基金
請專業經理人來操盤
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根據統計
絕大多數的基金其成效都輸給大盤
因為沒人可以預測市場,與其想要擊敗市場,不如追隨市場
(=所以再次強調etf的好處)
加上一般基金其內扣費用和ETF往往都比較高(1%以上和1%以下的差別)
這些成本都是來自投資人身上
多花錢又不一定拿到比較好的報酬
所以ETF>基金

更糟糕的是
台灣的基金都是所謂的有佣基金
在購買基金的時候
銀行所收的手續費其實是佣金
因為手續費=購買金額的某個%數
這不是佣金是啥?
所謂的手續費應該是根據次數收費,怎麼會根據購買的金額收錢呢?
難道買一萬跟買十萬,買10萬的(對銀行來說)會花10倍的成本嗎?
也因此,綠角極力鼓吹在海外卷商開戶
不必讓台灣的銀行多撥一層皮,購買影子基金
可以透過海外卷商購買免佣的基金
(很多在台灣販賣的海外基金其實都有免佣版)

至於一些選擇基金的方法
“4433” “根據過去的績效選基金”
在書中綠角也提出批判
這些都只是銀行的技倆
根本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選出所謂的明星基金
對業者來說,只要能讓你的錢掏出來就是好方法

第四堂課 沒有投資時機這檔事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人可以預測市場
所以綠角鼓勵定期投資
他舉了三種方法
定期定額,定期定股,定期定值
同時,他也舉出了定期投資的四大迷思
“定期投資保證賺錢”
“只有高波動市場適合定期投資”
“定期投資要適時停損停利”
“市場下跌需中止定期投資”

第五堂課 選擇投資市場的6個問題
主要探討如何選擇投資市場,以及相關的比重
要注意的是,雖然近幾年新興市場十分火紅
(和美國,歐洲,亞太比較起來)
但如果時間拉長到1990
可以發現1990~2000這十年間,新興市場的報酬率並不亮眼
簡單來說
仍要依個人的風險承受程度選擇不同市場間的比重

第六堂課 短期與長期投資的差異
短期投資要確保目標的達成(所以最好不要選波動大的標的)
長期投資則是風險與機會成本的平衡
(再次強調要正視風險)

第七堂課 投資人常犯的六個錯誤
聽信明牌:沒人可以預測市場,有明牌早就自己吃
相信沒有根據的操作方法:如4433選基金法,停損停利,因為市場有風險,沒人可預測,這些方法禁不起驗證
不進行真正該作的停損:就是不要在買國內銀行賣的有佣基金,甚至應該直接捨棄內扣費用高的基金,選擇etf
看後照鏡投資:過去的績效不等於未來的成績,很多今年的前段班,明年就跌到後面去了
事後諸葛:後悔已經發生的事(比方說2008金融海嘯一開始的時候就該出場)沒有意義
沒賺到錢的策略就是錯誤:即使策略正確也不代表一定賺錢(市場充滿風險),但正確有邏輯的策略是必須的

第八堂課 投資不是一切
投資的目的是達成個人目標
而不是跟他人比較高低
錢是工具,而非主人
在投資之餘應把握投資/消費之間的平衡
現在/未來之間的平衡

基本上這本書每頁的字比較少
絕大多數的內容都是他部落格一再陳述的內容
如果有定期追蹤的讀者應該可以不用買
不過若是對綠角這號人物還不熟的
建議找來讀讀
接受一下另一種觀念
不要再讓金融業者洗腦了!